Google吹响号角,互联网云计算应运而生

发布时间:2011-11-02

   2007年,Google的一位年轻工程师在其母校开展了一个特别的教育项目(101计划),教授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分布式并行编程,目的在于培养新的编程思想。该实验平台的软件由Google提供,硬件则由IBM提供,这个计划的实施直接促成Google提出云计算计划。

   对于Google而言,云计算就是以其庞大的计算机集群,作为未来互联网应用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是Google向IT和软件业发起进攻的号角!

  起初由于资金所限,Google的计算机集群采用普通的廉价PC服务器构建,并通过分布式软件技术实现高并发、高可靠、高性能、高吞吐的分布式搜索技术架构。随着搜索业务以及后来的在线业务的发展,Google的服务器规模增长到数十万台,但其采用普通定制化PC服务器的做法,以及基于普通PC集群的分布式架构的思想并没变化。实践证明,该集群架构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同时,Google不断完善了对大规模集群的管理和调度能力。

  事实上,Google开发出了一套新的“操作系统”,能够统一管理和调度底层几十、上百万台服务器,并向上提供统一的API。该系统具有大规模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大规模文件存储能力,以及海量数据库系统和其他辅助功能,例如分布式同步功能。这套系统的意义可与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相提并论,甚至要超越它。

  Google的这个系统平台原本只是供内部工程师使用,开发自己的应用,如Gmail、Google Map、Google Docs、Google Wave等。但是Google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撼动微软主导的桌面软件生态系统,唯有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开放给外部的第三方开发者,形成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生态系统,培育更多用户使用互联网应用,才有可能最终颠覆微软的软件王国。于是,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所推动的互联网云计算诞生了。

  IT巨头另立山头,IT云计算横空出世

  在Google提出云计算计划之后,参与101计划的IBM公司很快就意识到,该计划可能改变整个软件乃至IT行业。

  一方面,Google的云计算基于其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并以服务的方式将其基础设施能力租给用户。这个庞大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服务器,都是Google自己定制的普通Linux服务器,而不是采购对IT公司而言利润较高的商业高性能服务器;软件也是Google自主开发的新型的分布式系统和应用软件以及开源系统,而不是采购商业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软件和应用软件;数据中心(包括冷却、电源、安全等系统集成)还是Google自行设计的!IT巨头们无法充分分享Google云计算所带来的收益。

  另一方面,Google所倡导的云计算一旦规模发展,将有可能使得软件和IT市场出现萎缩。因为用户无需购买硬件和软件,无需维护和管理,只需订购就可以使用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即Google可以将软件和IT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交付给用户。而企业IT市场(服务器、软件、工具、咨询、服务)都是IT巨头们的传统优势领域,如果Google的云计算计划推进顺利,那势必会影响到IT巨头们的利益。

  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以IBM为代表的具有前瞻性眼光的IT巨头们,是不会坐以待毙的。那么,他们如何未雨绸缪,应对Google云计算带来的威胁呢?

  IT巨头们认为,即使Google的云计算技术神秘莫测,但其实质是基于互联网提供平台和软件服务。既然如此,那么基础设施也可以作为服务基于互联网交付给用户。这样,著名的三大云计算服务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即IaaS、PaaS和SaaS。

  其中,最关键的是IaaS。按照IT巨头们的说法,PaaS和SaaS都可以基于IaaS来提供,IaaS是一切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而在Google的云计算视野里,并没有IaaS,Google不会将自己那些普通服务器一个个交付给用户,这就违背了其云计算的思想。一旦有了IaaS这个层次,云计算仍然要构建在IT巨头所提供的基础设施之上,而不像Google那样“自己提供”基础设施。

  这样一来,IT巨头所追捧的IT云计算就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它将为IT厂商带来一个全新的潜在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他们的IT产品将借助互联网,以云服务的方式实现市场渗透。当然,若IT巨头们不擅长运营云计算服务,也可以通过云计算让具有优势的提供商,例如运营商、IDC提供商、互联网提供商将IT产品交付给用户,使最终用户获得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

  二者差异明显,各有千秋

  显然,互联网云计算和IT云计算在技术和思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Google认为云计算是利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将成千上万的服务器聚合为统一的“计算机”,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Google希望让更多人共享、使用这台“计算机”,并可以“无限”扩展其计算和存储需求,在上面开发强大的web应用。因此,互联网云计算强调的是背后的强大技术,有可能彻底颠覆传统的IT行业,人们购买的不再是传统的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而是新型的计算能力(如Mapreduce服务)、文件存储能力(如GFS服务)、数据库能力(如Bigtable)以及应用能力(如Gmail),其最终目的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和平台生态系统。

   IT巨头们则认为,不论是平台、软件还是基础设施,只要用户是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获取的,就是云计算!

   IT云计算强调的是计算的获取模式,也就是服务器以IaaS提供,平台以PaaS提供,应用以SaaS提供,并不需要改变传统的IT技术架构,计算、存储系统、数据库等技术都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只是IT系统的交付方式和交付渠道,其最终目的是改变现有IT商业模式,最大可能地扩展IT市场规模,提升IT渗透率。

  对最终用户而言,Google的思路是通过分布式软件的方式,将普通的服务器组合为低成本的强大的计算和存储平台,再将整个平台让用户共享使用,对于每个用户来说似乎都独自拥有这台“计算机”。用户面对的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平台架构,目前已有的如传统的CRM、OA、邮箱等应用难以移植到Google新的云计算平台上,用户需要重新设计开发新的应用。

  IT巨头们的思路则是通过虚拟化软件的方式,将传统的服务器、平台和软件虚拟为可统一管理的虚拟资源池,再根据用户需要从中调度分配相应的资源,通过互联网交付给用户。对于最终用户来说,除了获取模式发生变化外,其他的几乎没有变化,传统的应用可以较容易地移植到新的资源上。

  总而言之,IT云计算是互联网云计算推进过程中的一个有力竞争者,在开发者和用户较少、整个生态系统尚未成型之前,用户可能会优先选择IT云计算,主要是从开发能力、遗留系统迁移、应用功能性能等多个角度考虑。而互联网云计算会保持相对低调,更聚焦于积极培育生态圈,逐渐培育新用户。

  目前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竭尽全力推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他们谋求的是未来的制高点;而更多的IT公司、传统的软件公司以及运营商则全力推动IT云计算的发展,他们谋求的是新的业务增长点,更多的是一种防御。

  两大阵营齐头并进

  互联网玩家积极推进

  在国外,Yahoo、Facebook、Salesforce等采取互联网云计算发展路线,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例如,Yahoo基于Hadoop打造商用云系统,Salesforce借助SaaS资源构建Force.com平台,Facebook在其SNS平台之上构建F8应用平台,它们都具备与Google的云平台竞争的实力。

  在国内,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盛大具备能力,同时也具有强烈的需求和动力去做互联网云计算,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腾讯的CTO曾表示,如果不使用云计算,按目前的数据量增长趋势,5年内腾讯将会破产。此言不假!但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腾讯,国内的其他互联网巨头都将面临这个压力。

  目前,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已经行动起来,希望在下一代互联网时代具备与国外巨头抗衡的能力。阿里巴巴专门成立云计算实验室,招聘大量技术架构师,并购万网,试图构建商业云“大平台”;百度提出“框计算”,培育自己的生态系统,试图突破平台相对封闭的软肋;腾讯是国内互联网用户最多、应用最齐全、盈利能力最强的互联网巨无霸,同时在运营平台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实力也无人能比肩,相信一旦具备条件,并运营云计算平台,腾讯必然能在较短时间构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生态圈。

  IT巨头联合进攻

  IBM、HP和众多IDC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AT&T、Verizon等,走的是IT云计算的发展路线,分享云计算带来的新机会。他们采取的是联合的策略,利用不同角色在IT技术、运营能力、渠道与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合力作用,共同推进新的IT商业模式在面向中小客户的公共云和面向大客户的内部云上发展,并从新的市场增长中获取各自的利益。

  在这个阵营中,以运营见长的运营商具有主导整个产业的能力。各类服务器、虚拟化、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IT公司提供IT设备和服务化解决方案,而运营商可以提供强大的IDC网络通道,并利用自己的运营能力,有效地将IT能力以服务的形式交付给客户,使各方包括用户都能从中得到好处。

  目前,国内的IT云计算市场主要聚集在企业市场,且由国外IT巨头们把持,公共云还没有很好的成功案例。2009年,中国首家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世纪互联对外宣布其IaaS(CloudEx产品)正式商用,是目前国内IT云计算的先行者。据笔者观察,包括三大运营商,服务器生产商联想、浪潮,电信设备商华为等都已经在积极储备IT云计算的开发和运营能力,相信在不久后,他们就会有所动作!

  总的来说,IT云计算目前应用程度更高,参与的角色更多,商用产品推出的速度更快,但其真正规模化运营的门槛也较高,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挖掘和培育;互联网云计算虽然当前只有Google等少数几个巨头在积极推进,但静水潜流,其蕴含的能量也难以预测。


上一篇:云计算背后的商业模式...

下一篇: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