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将推“新三板”,争抢下一个BAT

发布时间:2017-06-26

   6月16日下午,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宣布将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主板及创业板之外推出“创新板”,目前已经发布了《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同时将在今年8月份左右完成征求市场建议,最早于2018年初采取开展相关活动。据了解,港交所推出创新板旨在吸引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以及伦交所这一比例分别为60%、47%和14%。为了不再失去下一个“BAT”,港交所表示,创新板将允许尚未盈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中国内地公司上市。同时,创新板将分为创新主板和创新初板两部分,其中创新初板类似内地的新三板,将仅限专业投资者进入。此外,考虑到创新板公司面临的巨大风险,港交所计划采取快进快出的政策,即尽量放宽门槛,但只要创新初板连续停牌90日、创新主板连续停牌6个月即自动除牌。

“港版”新三板将一分为二

  港交所大张旗鼓地改革,目的很明确:把内地公司吸引过来。而这次改革,是要设立类似于新三板的创新初板。港交所倒也不避讳,在创新板框架谘询文件中,把这次改革目的讲的很清楚:争夺内地大型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这并不奇怪,过去几年,港交所就错过了阿里巴巴。总体而言,内地市场这些向潜在发行人扩大服务、精简上市流程的措施极可能对香港市场带来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尤其是考虑到内地市场估值比香港市场更高。除了来自内地上市渠道的竞争压力不断上升外,香港在争取内地一些炙手可热的资讯科技公司上市时,亦要面对来自美国的激烈竞争。从文件中可以看到,港交所对于新三板等市场接受非盈利公司,特别是对新三板市场。

港交所创新板的设立,主要针对三类公司:

 1. 尚未有盈利的公司;

 2. 采用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

 3. 拟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

根据建议方案,港交所创新板分为创新初板及创新主板。

 1. 创新初板:对象为未符合创业板或主板财务或营业纪录条件的初创公司;

 2. 创新主板:对象为已符合主板财务及营业纪录规定,但由于采用非传统的管治架构,目前并不符合在港上市条件的公司。

 创新初板将只开放予专业投资者,因此首次上市规定较为宽松;而创新主板将开放予散户参与,因此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方针。

 也就是说,创新初板像是新三板的一个翻版,借鉴了新三板合格投资者制度,采用了严格的投资者准入制度+宽松的公司准入制度。

或与内地新三板争抢“BAT”

“我们推出创新板包括对创业板和主板做的一些调整,都是为了促进香港证券市场提升竞争力与质量。”港交所总裁李小加6月16日下午在香港表示,创新板推出的目的是要争取更多的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因为目前香港证券市场仍然高度集中在旧经济领域,尤其依赖于金融业,而且现有的上市模式不适合新经济企业在香港上市。对于新经济的定义,李小加表示,主要是那些依靠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非传统的创新力量为主要驱动力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盈利能力以及财务表现上区别于传统公司,目前香港的上市制度与新经济公司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香港已经是首次公开招股的首选之地。为了满足投资者及发行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及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我们必须检讨市场架构,与时俱进。”从港交所创新板的两部分来看,对于盈利能力较弱的初创公司而言,内地新三板市场或将与港交所创新初板发生一场“龙虎斗”。事实上,港交所在分析和研讨创新初板的公司时,就已经把内地的新三板作为一个重要考量。港交所指出,过去10年,内地约有6000家公司因未能通过香港主板盈利测试或创业板现金流量测试而转到新三板、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其中市值至少达2亿港元的公司占到1502家。而在上述1502家公司中,仅有42家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其余的1460家均在新三板挂牌,涉及集资额分别为72亿美元和78亿美元,合计相当于同期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的5%,若按板块划分,新经济公司的集资额占据55%。二者究竟谁能更胜一筹,暂时仍不得而知,毕竟内地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仍待解决,而创新初板同样只有专业投资者进入,恐面临相同问题。港交所方面也坦承,修改上市规则及资格并不保证一定能吸引更多公司赴港上市,但如果不修改香港的上市框架,一些类型的发行人根本就不可能考虑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


上一篇:全球超算500强:中...

下一篇: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台...